欢迎访问无需充值注册就送38元

中文|English
cer@jlu.edu.cn
/old/info/1004/
研究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公司产品方案

2011-10-17 00:00:00 点击数: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公司产品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博士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掌握环境科学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4.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 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方式

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选择学习的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以导师为主的集体指导的方式。对每个博士研究生都要成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以及课题的内容,由导师提名,报公司产品处备案。指导小组的成员一般应由至少2名(含导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学术梯队成员担任,也可聘请跨学科的专家参加。同时注意发挥所在科室、教研室在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中的作用,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3. 导师要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基础和特长,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可与论文工作穿插进行,但最迟要在论文定稿前获得全部学分。

4. 导师应积极安排和帮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员工动态,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5. 导师和指导小组要重视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关心博士研究生的全面成长,严格要求,严谨治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勇于拼搏的精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6.学院应努力为博士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本学科专业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会,为博士研究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

代 码

0830

二级学科方向

环境科学

代 码

083001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简介

带头人

01

环境化学

 

主要研究大气、水和土壤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存在的状态、浓度变化及其化学演变机制,利用化学和生物技术来完成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另外还研究污染物的特殊治理方法与控制途径。

董德明

02

环境规划与评价

  主要研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问题,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在环境评价与规划中的应用等。

董德明

03

生态环境系统工程

 

研究自然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演变机制,以及监测与治理技术,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保护与综合治理。

汤洁

04

生态环境系统与数字化管理

 

研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3S与环境模拟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生态环境评价与预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立和数字化管理等研究,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汤洁

05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大气和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及其化学变化,特别是催化氧化技术及环境光化学反应。另外还研究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与控制途径。

徐自力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 脱产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最多可延长至八年。

2.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优良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严格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提前申请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详见《关于研究生提前或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研院字第[2001]11号)。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者,均按结业处理。

3. 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五、培养计划

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三个月内,导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培养计划应由学院存档备案。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适应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至少应取得1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2学分。博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学位课程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见附表二。

七、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博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充分阅读中、外文专业文献,至少完成本专业文献阅读7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并写出阅读报告(至少1000字),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八、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最迟应于第三学期初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应由培养单位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的原始材料由各培养单位保存至员工毕业备查。

八、学术活动(阶段性成果报告)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至少4个内容以上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公开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包括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开题报告后,在论文工作期间结合论文工作至少公开举行1次论文阶段性成果报告。完成以上各环节,获得2个必修学分。学院应积极为博士研究生完成这一环节创造条件,并认真制定考核办法,做好考核和成绩存档工作。

九、论文中期检查

在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各培养单位要统一组织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填写“无需充值注册就送38元环境与资源学院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表”,考核结果存档;并对论文进展情况及后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将延长其论文工作时间,推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十、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培养其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年。论文工作期间,导师要及时全面掌握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按时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对客观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硕士研究生,要及时调整其工作计划,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院。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研究生,须提前三个月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经审查批准方可延期,否则按肄业处理。学位论文定稿并经导师审查和专家评阅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科研成果学校有关科研成果基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附表-2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学位课

公共课

 

 

 

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按专业性质选学具体课程)

 

120

40

4

2

1、2

1

考试

考试

 

 

专业基础课

60420181

60410121

 

 

高等环境化学

环境与资源学

 

 

72

72

 

4

4

 

 

1

1

 

 

考试

考试

 

 

专业课

60410021

60410031

60410101

60410111

环境光化学与光催化研究专题

环境科学研究专题

生态环境系统与信息管理新进展

应用生态环境学

循环经济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2

2

1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补修课

 

大气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

环境检测技术

环境经济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

 

 

 

 

 

 

 

 

选修课

 

 

 

60410061

第二外国语

污染生物学

污染生物治理

现代仪器分析

 

 

 

 

 

80

36

40

72

 

2

2

2

4

1

1

2

1

考查

考查

考查

 

 

 

 

 

 

注:凡是没有课程编号的课程,其课程编号请从课程目录中查找研究方向:

研究生学位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与资源学

学时: 72       学分:4   开课学期:1

开课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汤 洁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  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将环境资源学方面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传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目前国内外资源学和环境学发展的历史,了解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着重讲解中国的资源开始与可持续利用,全球变化与环境问题和研究治理方法。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2、  授课的具体内容

 

上篇   资源学

第一章 资源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发展简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资源的分类

第四节       学科发展趋势

第二章  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分布规律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和策略

第三章        中国主要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第一节       中国资源总体态势和对策

第二节       水土生物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篇  环境学

第四章        环境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环境学发展历史

第二节       有关的概念

第三节       环境现状与问题

第五章        全球变化与环境

第一节       全球变化与大气环境

第二节       全球变化与水环境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

第四节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环境研究与治理

第一节       环境研究

第二节       环境治理

 

下篇  资源环境方法学

第七章        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资源的调查

第二节       资源评价内容和原则

第三节       资源评价方法

第四节       资源开发利用模型

第八章        环境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环境调查

第二节       环境评价内容和原则

第三节       常用的环境评价方法

第九章        环境模拟规划

第一节       环境模拟、预测

第二节       环境规划

 

3、  实践性环节

结合员工的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讨论,使员工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4、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掌握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

5、  预备知识

环境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

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自然资源概论,刘成武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敬国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环境与发展导论,田德旺,朱捷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7、  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授课、自学、讨论相结合。

考核办法为课堂学习情况和读书报告相结合的综合考试。

 

高等环境化学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高等环境分析化学

学时:72       学分:4      开课学期:2

开课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董德明           教师代码:103875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和任务

高等环境化学是环境化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主要环境化学领域中的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的科学。

高等环境化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员工掌握自由基化学、环境光化学、表面化学和界面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等主要环境化学领域的理论,熟悉上述领域的研究方法,为员工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环境化学进展

第二章 环境化学前沿

第三章 自由基化学

第四章 环境光化学

第五章 表面化学和界面化学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3、实践性环节

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将安排查阅文献,增强员工对环境化学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问题的了解,锻炼员工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加强员工对环境化学的理论认识,拥有扎实的环境化学的理论基础,掌握本科程中涉及的环境化学中几个重要领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地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行为和迁移转化问题。

5、预备知识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环境化学。

6、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与员工查阅文献、进行课堂讨论等相结合,课程结束后要求员工撰写50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

 

环境科学研究专题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研究专题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董德明           教师代码:103875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和任务

环境科学研究专题是将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实践结合起来,重点介绍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情况和环境科学研究的进展,使员工了解学科发展状况、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和热点问题,开阔视野,为员工进一步探索环境科学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奠定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下述内容将随环境科学学科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专题一 环境科学进展

专题二 绿色化学

专题三 清洁生产

专题四 循环经济

专题五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专题六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专题七 环境化学研究进展

3、实践性环节

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将安排查阅文献,增强员工对环境科学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问题的了解,锻炼员工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加强员工对环境科学发展过程和发展状况的了解,特别是对环境科学重点领域的热点问题及进展状况的了解,学习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5、预备知识

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知识基础。

6、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程结束后要求员工在查阅文献基础上撰写3000字左右的综述报告。

 

循环经济学位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循环经济

学时: 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董德明 汤 洁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王宪恩,沈万斌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将生态学、环境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传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目前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历史,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掌握推广循环经济的方法和途径。

本课程着重讲解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典型示范。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2、  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循环经济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

第二节   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战略定位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循环经济模式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类型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

第二节    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原理

第四章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资源总体态势和对策

第二节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    能源利用与循环经济

第五章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第一节        清洁生产

第二节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第三节        工业生态学

第四节       循环经济与绿色GDP

第五节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

第六章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

第二节       企业内部微循环模式

第三节       生态产业园模式

第四节       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节       循环经济的产业分析

第七章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

第一节        丹麦

第二节        美国

第三节        加拿大

第四节        日本

第五节        中国

第六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

 第八章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持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研究方法

 第九章  推行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    制定规划

第二节    调整结构

第三节    健全法制

第四节    强化管理

第五节    发展科技

第六节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实践性环节

结合员工的研究课题进行专题讨论,使员工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2、  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掌握循环原理、循环经济模式,以及推广循环经济的方法和途径。

3、  预备知识

环境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4、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吴季松著,北京出版社,2003

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王如松,气象出版社,2003

5、  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授课、自学、讨论相结合。

考核办法为课堂学习情况和读书报告相结合的综合考试。

 

 

 

 

生态环境系统与数字化管理新进展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态环境系统与数字化管理新进展

学时: 40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林年丰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  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将生态学、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3S技术等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传授给员工,使员工了解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系统与数字化管理研究的历史和新进展。

本课程着重讲解生态环境系统的基本理论,数字地球的提出,3S技术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2、  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环境系统

第二节        生态环境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数字地球的提出

 第二章  3S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节        GIS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节        RS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第三节        EIS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第三章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研究与数字化管理的进展

第一节    干旱区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半干旱区研究的新进展

第三节    荒漠化研究的新进展

第四章  湿润区生态环境研究与数字化管理的新进展

第一节    水土流失研究与治理

第二节    土壤退化贫瘠化研究与治理

第五章  资源开发利用与数字化管理研究的进展

第一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节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第四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第六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与治理

第二节        土地污染与治理法

第七章  数字化研究的典型实例

第一节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        环境污染治理

第四节        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生态环境学学位课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态环境学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1

开课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林年丰                教师职务: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作为本专业的硕士生,通过生态环境学的教学活动了解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的历史及与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的生态环境类型,掌握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现代的研究方法。

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生。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生态环境学的兴起与发展

§1-2 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 生态环境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城市生态环境

§2-1 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及意义

§2-2 城市环境污染及危害

§2-3 水资源与城市生态问题

§2-4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

§2-5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6 城市生态建设规划与实施

第三章 矿区生态环境

§3-1 矿区生态环境的特征

§3-2 矿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3-3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3-4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第四章 农业生态环境

§4-1 农业生态环境及其演变

§4-2 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

§4-3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4-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第五章 草原生态环境

§5-1 草原生态环境及其演变

§5-2 草原生态环境功能

§5-3 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5-4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5-5 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第六章 森林生态环境

§6-1 森林生态环境与演替

§6-2 林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6-3 森林的消亡与环境灾害

§6-4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建设

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

§7-1 我国旅游资源的历史与现状

§7-2 生态环境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

§7-3 旅游资源综合效益的评估

§7-4 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八章 生态环境研究方法

§8-1 综合分析法

§8-2 数学模拟法

§8-3 环境质量监测法

§8-4  GIS综合管理法

3、实践性环节

给员工进行专题讲授,结合每个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作重点的介绍。

4、本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了解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工作方法,并能初步应用。

5、预备知识

生态学、环境学及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机能。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资源与环境概论、环境生态学、GIS在环境地学中应用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法

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结合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写读书报告。

根据学习成绩和读书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分。

 

环境光化学与光催化研究专题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环境光化学与光催化研究专题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任课教师:康春莉            教师代码:100911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环境光化学与光催化研究专题是研究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光化学基本特征以及利用光催化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的理论和实践。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员工深入了解环境中重要污染物在光化学作用下迁移转化的有关理论、掌握污染控制过程中常用的光催化材料和技术,为员工进一步探索现代污染与预防中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奠定基础。

2、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环境光化学基础

1-1 基本概念与原理

1-2 天然环境中化合物的直接光解

第二章 大气环境光化学

2-1 对流层中的光化学过程

2-2平流层中的光化学过程

第三章 水环境光化学

3-1 铁的光化学过程

3-2 过氧化氢的光化学过程

3-3 腐殖质的光化学过程

第四章 土壤环境光化学

4-1 农药在土壤表面的光解

4-2 土壤表面有机物光解的实验方法与动力学模型

第五章 环境光生物化学与生态效应

5-1 藻类的水生光化学

5-2 光化学的生态效应

5-3 光毒性

第六章 光化学还原原理与应用

6-1 天然环境中的光还原过程

6-2光还原方法的应用

第七章 光催化技术

7-1 光催化反应和光催化剂

7-2 光催化反应的类型

7-3 光催化中的光诱发电子

7-4 光催化研究中的新动向

3、实践性环节

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将安排适当的环境光化学方面的实验,增强员工的感性认识。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加强员工对环境光化学的理论认识,熟练地掌握环境污染控制过程中常见的光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实际操作方法、应用范围、应用效果及其优缺点。为光化学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5、预备知识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以及污染控制化学。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环境光化学 邓南圣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催化化学,吴越,科学出版社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以专题讨论的形式授课。课程结束后将进行综合考试。